鄱江门遗址城门遗迹
鄱江门遗址位于鄱阳县沿河路北,是2023 年3 月沿河路施工中发现的。2023 年6—11 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江西鄱阳湖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1312.6 平方米,揭露城门和城墙遗迹各1 处、房基3 处、灰坑9 处,出土各类遗物标本1000 余件。
城门由东西两个城门墩台、门道和墁坡组成。城门墩台由内侧夯土和外侧包砖组成。内侧夯土为红色,夹杂大量瓦砾、砖砾和宋元瓷器等,质地较硬,内含方形砖墩。外侧包砖为青砖平砌,多为碎砖。揭露出的墩台南北残长约10 米,东西残宽近13 米。门道由路面和排水沟组成,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路面由青砖铺砌,残长0.8 米,残宽0.7 米。排水沟靠近东侧墩台,残宽0.37 米,深0.13 米。上层路面由石板纵横铺砌,仅存东南侧部分,石板规格为0.88 米×0.36 米。排水沟由条石砌筑,紧靠西侧城门墩台包砖墙,揭露残长0.68 米,宽0.92 米。墁坡位于东侧城门墩台以东5 米处,结构与城门墩台近似,由内侧夯土与外侧包砖墙组成,区别在于内侧没有砖墩。揭露残长9 米,宽0.5 米,残高0.56 米。
城门东侧墩台及门道
城墙发现于发掘区东侧,仅存外侧包墙和夯土墙芯,内侧包砖墙不存。包砖墙揭露残长36 米,分为前后两期。第一期宽约2 米,外侧由红砂岩石块砌筑,内侧使用碎青砖叠砌。第二期包砖墙在内侧紧贴第一期包砖墙,用碎青砖平砌,最宽处约1.61 米。两期包砖墙之间的缝隙填充黄色黏土。
出土遗物以瓷器为主,有青花、青白釉、卵白釉、青釉、酱黑釉、绿釉、粉彩等,涉及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建窑等多个窑口。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铭文砖。
遗址南侧部分遗迹叠压于沿河路下,加之地下水位较高,未能完全揭露。根据遗迹及其层位关系,结合出土遗物和方志文献,综合判断已揭露的鄱江门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明初大规模维修,沿用至20 世纪中叶。鄱江门遗址展现了饶州古城从宋元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历史时期饶州府城的建筑规制、筑造技艺、发展演变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墁坡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