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若兰

什幺是高黎贡山?

它不是一座单独的山峰,而是横断山脉西端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几十座高山的巨大山脉。从最高峰嘎娃嘎普雪山,到最低点大盈江,高黎贡山有接近5000米的落差。

巨大的垂直落差,使高黎贡山从河谷至山顶依次出现了干热河谷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形成了独特的“山脚夏日炎,峰顶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巍峨雪山、冰川湖泊、茂密森林,在这里共处一片天地。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地图,就会发现中国是一个山地众多的国家。

这里的山脉大多数是东西走向,譬如天山、昆仑山、大兴安岭。而高黎贡山,从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至中南半岛,绵延横亘600多千米,从北向南跨越了5个维度。

高黎贡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植被与生态环境,为珍稀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绝佳环境。

高黎贡山中,藏着太多过往的故事。

明代徐霞客翻越高黎贡山的道路,深藏在向南延伸的山脉中,它的名字叫做“永昌古道”,是从保山至腾冲翻越高黎贡山的三条主要古道之一,如今,也是穿越高黎贡山的徒步线路之一。

翻开自然与地理的一页高山生于茫茫海洋

当时光回溯到2.8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此时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西南侧的横断山脉地区还是一望无际的辽阔海洋。这片古老海域横贯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相连,后人称它为“古地中海”,高黎贡山在茫茫大海之中悄然孕育。

二叠纪晚期到距今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引发了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古地中海消亡,地壳不断上升,台地带着巨大的褶皱冲出海面,大裂带随之出现,不断涌出的岩浆让周围的岩石熔融、变质。高黎贡山,这座以变质岩为主体的巨大山系由此缓慢形成。

在高黎贡山最初形成的2500万年间,该地区的构造运动相对缓和,直到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再次发力、碰撞,高黎贡山也在这次大规模造山运动中,海拔被迅速抬升。

高黎贡山的高度不断增加,它身侧的怒江和龙川江犹如两把巨大的刻刀,日夜不停地切割大地,上升的山体被两条江水不分昼夜地冲刷,峭壁万仞的怒江大峡谷和龙川江大峡谷在高黎贡山的两侧形成了。

26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川时期,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在这一时期,高黎贡山经历了四次冰川的洗礼。

冰川、流水、阳光和风共同组成了自然的雕刻刀,夜以继日地雕琢着高黎贡山。在高黎贡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冰斗、刃脊、角峰、槽谷和岩盆等冰川侵蚀地貌遍布。

在亚高山地区,流水和冰川的共同作用,除了常见的冰川侵蚀地貌外,还能看到由于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终碛(qì)丘、中碛丘和侧碛丘等堆积地貌,以及以听命湖为代表的冰蚀湖。

1960年,云南地质厅第十八地质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将高黎贡山的地层划分为底部片麻岩带,下部片岩和大理岩互层带,中部片麻岩带,上部大理岩和片岩互层带,顶部石英片岩和云母片麻岩带。

岩层的多样孕育了高山巨大的宝石带,这里蕴含了蓝宝石、海蓝宝石、绿柱石、绿碧玺、绿金石、玛瑙和水晶石等多种宝石,矿藏丰富。

如果说,遍布在高黎贡山的地貌痕迹,是大自然赋予高黎贡山成长的“勋章”。那幺,这些闪耀的宝石,则是大自然赐予高黎贡山的“礼物”与“财富”。

火山地热与湿地高黎贡山的“水火相容”

地球在形成和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总是不经意地留下许多神奇的印记,位于高黎贡山下的腾冲就是其中一处,亿万年间的地质构造运动,让腾冲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的地方。

腾冲火山群位于高黎贡山的西南部,地处着名的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火山带,是中国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地区之一,火山基底以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为主,与黑龙江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天池以及海南石山火山群并称为“中国四大火山群”。

腾冲火山群北起滇滩镇,南至清凉山、小丙,东起龙川江,西至槟榔江,形成了一处南北长约90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的狭长区域。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这是对腾冲火山群最形象的描述。正如俗语所言,腾冲火山群的山头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平缓、凹而无尖峰。此处的火山喷发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停止,只留下97座休眠火山,一座座郁郁葱葱的火山各显雄姿,像高高的城垛和吐雾的神鼎。

腾冲的火山虽已休眠,但地下的岩浆依旧滚烫,并不断向外释放着巨大能量。冒着热气的地面、热沸泉群、热水泉华,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宣泄着来自地下深处岩浆的温度。

火山与地热在腾冲相伴相生,是宏大而神奇的自然奇迹。火山喷发的岩浆,如今早已归于平静,星罗棋布的火山,翻涌烟煴的地热,都是高黎贡山千百万年来的大地脉动。

当把目光从腾冲滚烫的火山地热中抽离,投向高黎贡山南麓,那里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北海湿地。多年前的火山喷发,堵塞了出水口,形成了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湿地距离腾冲县城12公里,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名为青海和北海两个毗邻的湖泊组成。

北海的面积不大,只有0.46平方千米,水面大部分被各种草本植物所覆盖,这让北海看起来不像湖泊,更像一片漂浮在水面的草原。北海是典型的草本沼泽,平静的水面之下,旧草死亡腐烂,随后新草又长出新的根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密密麻麻地交织成了浮在水上的草甸“岛屿”。青海则为火山口湖,位于北海的东部,是典型的高山湖泊,湖水呈微酸性,是全球仅有的三个酸性湖之一。

北海湿地位于我国西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是候鸟迁徙过境的重要集结点和停歇地,也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

每年的十二月,北海水面上的草甸开始枯萎发黄,北海湿地在萧瑟的凉风之中迎来了远方的客人。赤麻鸭总是最早到达的“先头部队”,翻越万水千山的跋涉,它们急需补充能量,北海湿地最能抚慰它们的疲惫;紫水鸡是北海湿地的原住民,它早已习惯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带给湿地的热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候鸟到达湿地,这里即将迎来生机盎然的时刻。

徒步高黎贡山穿越无言的史书

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但是却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最高的峰顶到最低的河谷,落差巨大。

巨大落差与适宜的气候,使得高黎贡山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黎贡山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有2000多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物种丰富、环境幽静,高黎贡山成为了难得的生态旅游、科考和探险胜地。

张骞尚未凿通西域的时候,西南地区的先民就已开辟了一条从四川经云南进入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身毒为印度最早的古称)。这条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道,两千年来从未断绝,徐霞客就曾通过永昌古道前往腾冲。而腾冲、保山等地借这条通道的便利也成为了当时繁荣的通商重镇。

高黎贡山有三条不同的徒步路线,分别为北线、中线和南线。

北线即“蜀身毒道”,从保山渡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过马面关,再经北斋公房到桥头,这条道路崎岖凶险,常有虎豹虫蛇出没,徒步时需要自带睡袋、帐篷等户外用品。

这条线路上的马面关既南诏国时期设立的“马回关”,意思是这条路连马到这里都会害怕得发抖,要回头逃跑。同时,这条线路还是滇西反攻战时,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侵略者被彻底赶出腾冲。据传,在阴雨天气,这里似乎还能听到子弹和厮杀的声音。

北斋公房原来是给道士提供食宿修行的场所,后来逐渐成为了马帮歇脚、住宿的地方,如今的北斋公房历经战乱和火灾的洗礼,仅残留两堵断墙,几段地基和几道石阶。

所谓的徒步中线是由古代马帮开辟而成,曾被称为“英雄虎胆路”,现在被称为南斋公房中线,从保山芒宽彝族傣族乡跨怒江,经百花岭过顶端的南斋公房抵达江苴、曲石。

古镇江苴现属曲石乡,历史上是马帮、行人食宿的唯一地点,曾设有驿站,也因为马帮往来,逐渐发展成为热闹的小镇。而今马帮渐少,过客稀疏,古镇也萎缩成了山野乡村。

山顶的南斋公房专供过往之人歇息,原先的南斋公房已经被毁,人们在旧址上重建了房舍。这条徒步路线经过百花岭美人瀑、阴阳谷温泉,是观鸟、赏花、泡温泉的不错选择。

南线则由旧街子至南斋公房到林家铺子,风光秀丽,古道遗迹保存最为完好。行走期间,可以看见昔日马蹄所磨出来的石坑依旧清晰可见。即便是现在,也有可能遇到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匹。

这里是高黎贡山,被誉为“人类的双面书架”,它一面记载着自然,另一面记载着历史。马帮的铃声早已远去,战地的硝烟不复存在。山中的古老驿道,终成一部留存于世的无言史书。

(编辑 陈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