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部自2001年起开始跟踪军人自杀数据,以完善防范军人自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序。近年来,美军通过数据分析不断改革相关政策,谋求构建集计划评估、数据侦测、临床干预于一体的公共卫生安全防范体系,形成以“侦测-预防-干预-事后护理”为重点的行动链。

近年美国军人自杀情况

美军现役部队军人自杀率逐年上升。根据美2022年公布的“2021年度国防部自杀报告”,2019年至2021年美军年平均发生353例自杀事件。对比显示,美军各军种现役部队军人自杀死亡人数一直较多。在自杀方式上,多数人员死于枪杀;其次是上吊或窒息。

美军现役部队自杀人员主要是男性青年士兵。2018年,年龄低于30岁的现役男性士兵的自杀死亡人数占现役军人自杀死亡总人数的60%。从年龄上看,小于30岁的现役军人占比最大,各军种占比从65.2%到72.8%不等;从性别上看,男性现役军人占比最大,各军种占比从90.1%至93.5%不等。

美国军人自杀原因分析

美军研究认为,军人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每起自杀事件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生理与心理、个体与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美国防部自2017年起开始采纳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议,将自杀定义为“自主暴力行为”,实施统一的预防监测与事件跟踪,以探究造成军人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从目前研究成果看,主要有三大因素。

美军中自杀人数和每10万人的自杀率(2019—2021年)

社会关系压力。美国军人自杀监测数据显示,在2017年自杀的现役军人中,约36.9%的人在自杀前90天出现了上述压力,比如正在或已经经历一段失败的“亲密关系”,与家人、朋友、恋人之间关系紧张。在军队中,军人们需要经常远离家人和朋友,长期的分离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失落。此外,军人们还需应对工作上的压力和紧张感,这也可能使他们对社会关系产生负面认知。

财务压力。美军研究发现,经济因素有如助推器和催化剂,一旦与精神、情感等其他诱因相结合,将会增加军人自杀的概率。在2017年自杀的现役军人中,约7.4%的人在自杀前90天出现了经济问题,比如个人经济困难、过度负债、破产等。支付不起的账单、负担沉重的债务和经济不稳定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压力,让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无法承受和应对,只能通过自杀来逃避现实。

行政或法律问题。这包括实施“行政分离”,强制离开现有岗位;未通过美军“医疗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因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履行相应军衔与岗位职责;面临民事诉讼问题等。在2017年自杀的现役军人中,约30%的人在自杀前90天出现上述情况。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军人被动离开原有岗位时,常常感到挫败和无助,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被质疑,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并认为自己无法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其他较小作用因素包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生活态度转向消极;不愿参与防范自杀的护理与治疗,认为参与相关活动是一种“耻辱”等。

美军防范军人自杀的措施

美军为有效预防军人自杀问题,主要从专职机构设置、政策法规架构和公共健康措施等方面着手。

一名美军士兵记录每日情绪变化

组建专职机构运行机制。军队将自杀防控重点放在指导、需求和监督三个方面。整体上看,美国防部牵头负责政策指导,并指定行政与指挥链上有关高级领导负责监督与落实,通过构建“一办两委”的组织结构、完善“数据驱动”的监测体系,最终形成了总部、军种和部队“齐抓共管”运作态势。“一办”是指美国防部于2011年成立的“国防部预防自杀办公室”,隶属负责人事与战备的副部长办公室,是美军防范自杀的政策制定与牵头单位。担负监测军人自杀数据、评估与整合防范自杀项目、组织协调落实政策、牵头改革政策、开展跨部门合作、组织循证培训等任务。该办公室通过与美军体检系统、各军种部、国防部所属心理健康卓越中心、国防人力数据中心,以及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作,获取数据资源,统计分析后形成美军自杀监测数据。“两委”是指美国防部于2013年组建的“防范自杀将官指导委员会”和“防范自杀和化减风险委员会”。前者成员由国防部负责卫生医疗事务的助理部长办公室、负责人力与后备役事务的助理部长办公室、参联会、各军种部、国民警卫队、海岸警卫队等高级行政领导与将军级军事主官构成,具体人员由国防部指定,重点负责提出各部门及各层级部队需求,形成军队防范自杀的政策指南。后者则负责协调与监督落实前者提出的政策指南,并担负记录军队自杀事件、开展防范自杀合作与沟通等任务。

出台文件完善政策架构。在顶层设计上,结合2012年美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出台的“防范自杀国家战略”,美国防部于2015年12月出台《国防部防范自杀战略》,提出了“确保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加强临床与社区预防保障;推动预防性治疗与支援服务;改进数据监测、研究与评估体系”4大战略目标,明确了“整合国防部机构、提高沟通效果、加强教育与培训、改进媒体沟通、将防范自杀纳入美军医疗保障体系”等13项具体任务,以及完成相关任务的60项具体做法。在政策指导和实施方法上,美国防部自2008年起开始公布《国防部自杀事件报告》,重点搜集美军现役和后备役部队有关自杀行为的数据,为各军种提供与自杀企图相关的统计信息。国防部运用这些数据信息制定防范自杀工作的当前举措和未来计划。

重点实施公共健康措施。为防范自杀事件,美军现已开始全面实施和评估“多层面公共健康措施”。一是加强财政与经济援助。为军人和家属进行金融知识培训,在美军全球基地雇佣400余名个人理财经理、部署网络化个人财务顾问系统,通过科学理财减轻军人的经济负担。二是加强防范自杀的介入与护理。在相关军事基地试点“零自杀计划”,通过培训军队护理人员,减少人员自杀风险;加强人员干预,主动帮助解决军人一般性求助问题,以消除工作与生活障碍。三是创造安全的枪支使用环境。为军人及家属提供致命武器使用咨询,规范枪支使用和储存习惯,帮助有自杀风险的人安全使用武器。四是增强人员沟通能力。通过国防部全时应答中心、顾问咨询等途径与方式,免费提供“关系沟通”辅导与帮助。五是传授应对与解决问题的技巧。针对青年士兵,传授理性思维、情绪调节、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缓解其在早期职业生涯中的压力。六是识别与帮助存在“自杀风险”的军人。培训各军种人员识别“自杀倾向行为”的技能,特别是能够识别社交媒体上的“自杀危险信号”,使人人成为防范自杀的“守门员”。

美军自杀预防工作经验总结

面对不断增长的自杀率,美国防部和各军种采取了一系列自杀防控措施,其中既包括了正确的经验做法,也存在着需要在下一步重点关注和改进的方面。

加强人员选拔源头管理。美军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甚至存在刻意隐藏心理疾病而通过入伍测验的情况,这将为后续工作带来极大隐患。为避免测验人员在填写自评量表时刻意规避、隐瞒病情,应当丰富心理健康检测形式,在基础量表基础上加入投射性测验、生理测量、临床面谈等形式进行印证。

一支美军小队出发执行任务

锤炼意志提高心理韧性。美国军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高心理韧性的士兵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实现职业和个人成功;相反,低心理韧性水平的士兵具有较高患精神疾病的风险。由于军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面对高压、危险、残酷、不确定的作业环境,安全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这更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意志锻炼,适当进行挫折训练,进行常态化心理训练,以培塑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军人的抗挫折能力。

注重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美国空军一项研究发现,开展自杀防控教育可以使自杀率减少33%。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组织心理学科普读物阅读分享,针对焦虑、抑郁、强迫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举办讲座、团体咨询、经验分享等活动,引导官兵正确认识看待心理问题,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以及寻求专业力量帮助的意识。

构建军人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充分的军人对危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构建完善军人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应该筛查自杀高危个体使其认识危险存在并鼓励其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与身边人建立起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军队与官兵家庭的联系,及时掌握官兵思想与心理动态,对生活、感情、家庭面对重大挫折的官兵加以关注和支持。

责任编辑:王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