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兴

摘 要:驾驶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安全,为进一步规范公务车的日常行为管理,强化公务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文章对驾驶安全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驾驶员因素、道路因素、车辆因素与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落实驾驶员的责任,提高公务车安全、文明驾驶的技能,从而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公务车 驾驶安全 影响因素 管理

1 前言

现阶段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为有效杜绝交通安全发展,本文从驾驶员因素、道路因素、车辆因素与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升驾驶安全水平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2 公务车驾驶安全的影响因素

公务车驾驶安全的影响因素诸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驾驶员因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着车辆行驶距离的增加会导致驾驶员对车辆行驶速度的误差增加。除此之外,驾驶员自身的健康状态、疲劳程度等也增加行车安全事件发生率,例如当前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部分驾驶员经常因为自身不良驾驶习惯和漠视交通法规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不恰当的驾驶行为,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1]。(2)车辆因素。车辆自身性能成为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可能导致车辆主要零部件的功能指标下降现象,并增加行车安全风险。例如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可能会导致轮胎出现严重的磨损破坏,影响刹车性能。(3)不良的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存在密切关系,例如在密集的车流中,驾驶员发生剐蹭、追尾的风险会显着增加。

3 公务车驾驶安全管理分析

3.1 关注驾驶员因素

驾驶员因素对驾驶安全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行车危险因素的预防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等诸多方面,具有动态化、复杂化的特征。为有效预防不安全驾驶行为发生,应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说明驾驶的相关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严禁酒后驾车。酒后驾车会显着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因此对于所有饮酒的驾驶员应严格落实“喝酒不开车”的相关规定。(2)避免疲劳驾驶。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日常生活、道路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紧张气氛,并造成生理与心理机能失调,导致人出现一系列复杂生理或者心理变化。因此所有驾驶员应保持身体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而增强驾驶员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3)严禁带病驾驶。驾驶对司机的脑力、体力提出了严格要求,身体健康也是实现驾驶安全的重要保障,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患病期间驾驶人员的反应力明显下降,且驾驶期间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生病期间服用的相关药物可能导致驾驶员感到嗜睡,或出现精力分散等问题[2]。

作为车辆驾驶员,要谨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行车安全是道路交通出行的重头戏,无论如何都必须要谨慎驾驶,确保出行安全,主要要做到:(1)遵纪守法。道路上的每一部车都想快捷、顺利的行驶,如果无序,则交通必乱,须有若干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每一名驾驶者的行为,因此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尤为重要。驾驶员心中要有强烈的守纪意识,在平时驾驶过程中坚决做到遵守交通安全信号、标志、标线,不开英雄车、斗气车,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文明行车。(2)减速慢行。为确保行车安全,应该将车速控制在合理正常的范围内,一是遇到雨雾等极端的天气,视线不清、地面附着力低,刹车距离延长时,要控制好车速,并及时开启防雾灯和示宽灯,和前方、侧方、对向车辆保持安全可控的距离,防止发生追尾、侧滑、碰撞等事故;二是进出隧道要提前减速,人的肉眼对暗适应的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追尾事故;三是山路转弯路段一定要慢,一定要在进入弯道前先减速,后随弯道的幅度转动方向,避免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3)在行车期间应密切观察道路上的人车动态,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所有驾驶员应具有时刻注意预防危险的能力。其中在动态目标观察中,了解道路上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运动状态;在非动态目标观察中则要了解道路坡道、标线以及标志物、信号灯的现场情况[5]。

最后在驾驶员开车期间应详细说明控制车速的重要性,严禁出现超速等危险驾驶行为;在超车时应掌握时机,可根据自己车辆与对方车辆的速度变化情况控制安全行车距离,避免因为盲目超车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3.2 关注交通设施安全管理

3.2.1 清除道路上的危险物

应清除道路上的各类常规障碍,即道路以及道路两侧安全距离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道路自身构造改进中,应主动优化路堤、中央分隔带、防撞垫、护栏以及路缘石等关键构造物,消除潜在安全隐患。(2)关注其他物体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交通标准、自然物(如倒塌的树木和坠落的山石等)、安全距离的人工构筑物。

3.2.2 消除道路上的潜在障碍

针对潜在障碍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相关人员应从道路设计、施工等相关角度进行改进,例如道路平、纵曲线的参数不满足标准值时,将会导致线路平、纵曲线半径成为道路上的危险物。

同时在考虑潜在安全隐患预防的情况下,相关人员还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及时清除现场的所有危险物;②将道路两侧危险物转移至侧向净宽以外的位置上;③设计护栏保护。在道路上护栏可用于不可移走危险物的保护隔离工作,但由于护栏自身存在危险性,所以在现场设置上也应考虑构建合理性的要求。

3.3 规范车辆日常管理行为

构建完整的车辆日常管理规范是消除车辆安全隐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车辆日常保养管理方案,使车辆保持良好状态。 为确保长期行车安全,车况良好是前提,对车况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得心应手。驾驶员每接触一台新车,都要先了解车辆操作使用要领,明白车辆的技术性能和特点,了解机油、变速箱油、防冻液、刹车油、火花塞、空滤、机滤等的更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目的是保证车辆行驶稳定。并注重车辆的定期维护,严格落实出车前的检查、行驶途中的检查、收车后的检查,特别是做好油、水、电及安全情况的检视。严格按一定的里程数或时间间隔对汽车强制维护,一般情况下民用车辆的保养周期约为5000公里,并安排专业保养公司负责日常保养工作。在日常故障维修后,由相关人员进行人员鉴别并做好维修与更换。

(2)提升车辆座椅舒适度。目前提升座椅舒适度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车辆座椅外形尺寸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并以人机工程学作为评价舒适度的重要依据。②在舒适度管理中,可采用调整泡沫与座椅棉套等零部件保证适宜的体压分布。③在座椅加工制作中可选择有助于提升舒适度的构件,例如在坐垫零部件选择上可使用悬架系统,其中采用弹簧的靠背与坐垫可达到吸收振动的效果。④在座椅舒适度管理中应重视主观性评价,必要时可根据驾驶员的身高、体重做舒适度评价,尽量选择适合司机身体力学的座椅。

(3)保证充足的车辆视野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因此相关人员应做好驾驶区域的可视性评价,理想状态下应保证主驾驶侧区域的视野清晰,例如在主驾驶侧脚部区域可视性评价中,可设置一条直线,与第二排成员95百分位椭圆下部与膝盖挡板下表面相切,观察主驾驶位的视野。在本环节视野评价中,若发现除三踏板与转向轴可位于视野线下方外,其他零部件均应位于视野线上方。

3.4 强化车辆行驶环境管理

(1)考虑到自然因素条件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相关人员应详细说明不同气候下的行车安全问题,例如在降雨条件下会导致车辆出现水滑现象,导致摩擦系数下降,并影响驾驶人员的视野,所以在气候不良状态下应叮嘱驾驶员严格控制行车速度[3]。

(2)针对光照问题对行车安全问题的影响,应要求驾驶员按照规定使用灯光,即根据夜间与白天光照条件使用车灯或者其他信号灯。

(3)对于车流量较高情况,应叮嘱驾驶员密切关注车流量,避免车流量偏大而出现车辆碰撞。

3.5 制订车辆管理规定

(1)管理制度。上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虽然有出台一些车辆管理规定,但均是原则性、框架性的,须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细化出实施细则,以便车辆的具体管理人员具有可操作性。在参考相关单位管理使用办法的基础上,笔者牵头草拟、制订《**单位车辆管理使用规定》,做到车辆管理、使用有规章可依循,有制度可遵守。(2)车辆编制。结合公务用车改革,对接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车辆编制,取得了《***公务用车定编证》,核定公务车辆6部,为单位公务行为打下良好的出行基础。

3.6 做好车辆日常管理工作

(1)专用号牌。积极对接机关局、交警部门,将每一部公务车辆悬挂上级规定的专用号牌,一上路,广大路人就知道是公务用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2)喷涂明显标志、标识。对每部公务车辆按规定喷涂明显标志、标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一目了然,接受监督。

(3)用车申请、审批。每次用车,均要求车辆驾驶员通过“福建省公务车综合管理平台”发起用车申请,在核对经单位领导批示的《公务出行审批表》的事项、行程、时间后,及时登陆平台给予公务用车审批。

(4)车辆维修。修理厂的选择为从机关局下发通知公布的修理厂名单中选取,公务车辆维修一般分为日常保养与故障维修两部分。保养、维修均需填写《**单位车辆维修预估单》,经驾驶员申请,本人审核,单位领导审批后,再由驾驶员通过“福建省公务车综合管理平台”发起申请,登记拟维修事项,上传实际现场维修、更换零件照片,注明价格,最后确定完成。

(5)车辆年检。年检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进行综合检测,将检测结果上传公安车管部门,由公安机关审定车辆是否能够合法上路的重要行为。不管在哪个单位,我均制作车辆年检时限清单,时刻提醒自己公务车辆千万不能逾期年检,做到每部车辆及时年检。

(6)车辆保险。车辆保险一般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两种,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车辆投保均遵循合理与经费相适宜原则,并牢记保险时限,精确到年月日时,确保每部车辆保险的有效性。

(7)车辆加油。结合上级有关通知,公务车辆加油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家加油公司中择优选取,并为公车选定油品标号、绑定车牌号,用主卡及副卡进行充值分配加油金额,有效进行加油管理。并定期打印加油记录备查。

(8)定点停放。公务车辆停放事虽小,但可以从侧面影响一个单位的形象,车辆在非履行公务活动时,尤其是周末及节假日,均必须在单位定点停放,且统一朝向(车头向外),一是体现纪律性,二是为应急抢险打下基础。

(9)定期监督行驶轨迹。定期(一般为一周)登陆“福建省公务车综合管理平台”,逐一对公务车辆行驶轨迹进行观察,监督其是否未经批准驶离辖区。

(10)开辟举报热线。借鉴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通举报投诉电话的做法,单位也开辟举报、投诉渠道,接待电话及当面对于公务用车违规、违法的投诉、举报,近五年来,未接到一次投诉、举报。

(11)经费保障。与单位财务部门密切沟通,及时做好公务车辆经费的预算、结算、充值工作,为保障出行奠定经费基础。

(12)积极迎检。上级或同级车辆管理部门在履行“1+X+Y”监督检查时,时常会对相关单位公车进行抽查,需准备相应制度、台账备查。

3.7 驾驶员教育管理

(1)服务公务人员。紧跟政府转变职能的步伐,服务公务人员即是驾驶员工作的核心,服务、保障理念深深在我心里打下烙印。我时常教育驾驶员:我们存在的初衷、价值是直接保障公务执法,间接为人民、社会服务。因此,诚实守信、加班加点、态度诚恳、服务意识、熟悉道路等就是驾驶员平常工作的重点,奉献就是一根准绳,贯穿在在驾驶员的一生工作之中。

(2)遵纪守法,安全驾驶。安全是服务保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到每季度召集驾驶员集中学习,学习各类交通出行法律、法规,探讨新出现的道路交通标线、标识、标记;观看道路安全事故图片、视频,用惨烈、血淋淋的事实凸显安全出行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警示,强化、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3)严禁公车私用。经过多年严管,公车私用现象基本杜绝,但仍要防止出现用公车拉工会物品等“擦边球”或司乘人员在车上叼烟、抠鼻屎等“不合时宜”现象的发生,间接维护好单位良好形象。

(4)台账登记。公务用车管理得再好,也要注意台账登记,将平时的《公务出行审批表》《**单位车辆维修预估单》、行驶登记记录、维修记录、加油费、公里数、停车费等都详细记录在案,以便月底、年终将车辆费用进行汇总、公示,为准确地做出车辆费用报表打下良好的基础。加油记录均留底、打印存档,迎检备查。

3.8 其他措施

(1)进一步完善交通法律是遏制不良驾驶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存在不良驾驶状态司机,可采用严格的处罚制度,采用吊销积分或者执照、提高罚款等措施保证行车安全。

(2)适当张贴安全行车标语是保证提升安全行车水平的关键,因此可考虑在道路沿线适当增加宣传行车安全的标语,确保能时刻引起驾驶员的重视。

(3)未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也是消除潜在驾驶安全隐患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车辆开发中引入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可显着提高行驶安全水平。

4 结语

通过引入驾驶安全评价指标以及模型分析方法可充分识别不通过因素对行车安全问题的了解,可帮助相关人员认识到内外部因素与行车安全的相关性,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人员应深入探究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与环境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做好驾驶员安全教育以及软硬件管理工作,争取为最大限度上消除安全隐患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斌,刘征,柏月鸿,等.基于神经网络学习的公共汽车驾驶安全识别[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03):39-43.

[2]郑美容.基于聚类分析的驾驶行为安全评估模型[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25(02):80-87.

[3]胡垛垛,何吉波,雍琳.威胁诉求对驾驶安全的影响:有效与无效[J].包装工程,2023,44(02):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