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燕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护理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月就诊的阑尾炎患者52例,依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2组,22例单独以常规护理进行为观察组,30例以常规护理联合围术期护理计划进行为联合组,对照两组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住院时间(4.23±1.25)d、下床时间(13.24±2.12)h、恢复肛门排气时间(24.87±2.76)h,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0.23±1.45)d、下床时间(27.84±1.17)h、恢复肛门排气时间(44.27±4.87)h,联合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联合组发生率6.64%,观察组82.4%;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中应用护理计划对于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联合展开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计划效果更为优越,且并发症少,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计划;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围术期中的护理工作对阑尾炎患者而言非常关键,也很重要,患者术后伤口恢复与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当前,对此病的护理,主要对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护理计划方法,能将患者术后的疼痛有效的减轻,使患者恢复迅速[1]。近年来,我院联用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计划对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为进一步探讨应用效果,分别以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计划进行,现对两组护理过程。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月就诊的阑尾炎患者52例,依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22例,男女各11例,年龄24~64岁,均(43.2±1.5)岁;联合组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27~63岁,均(43.1±1.3)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单独以常规护理进行,方法是:检查患者术前术后指标等。联合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联合围术期护理计划进行,方法是: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通过沟通消除患者害怕手术等,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以能顺利实施手术治疗。并且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术中注意事项,使患者能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效果。术后患者处于短暂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在24 h内对患者血压、心电图进行定时检查,使患者保持平卧6 h,麻醉患者保持平卧12h,直到患者恢复血压平衡状态,改为平坐卧位,方便引流;此外,告知家属不可给予患者立刻用食物与喝水,患者稳定后在护理人员与家属陪同下可进行适当的慢走,促进肠胃涌动,使伤口恢复快速,避免并发症。待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后,3 d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食流食,依据恢复状况改变进食方案,恢复患者机体。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以及切口感染、梗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的处理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以及切口感染、梗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术后,联合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梗阻、并发症总发生率都显着比观察组优越(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发展,近几年,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尤其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对护理计划的提升。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交流,对患者术后施展良好的护理计划相当有必要,提升护理规范性和科学性,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3]。

此次研究,术后,联合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梗阻、并发症总发生率都显着比观察组优越(P<0.05)。所以,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护理计划,可帮助患者术后伤口快速愈合。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57%,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34%,联合组优于观察组(P<0.05)。

综上所述,围术期中应用护理计划对于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联合展开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计划效果更为优越,以减少术后感染,使患者伤口得到有效改善。且并发症少,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桂荣.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0):456-457.

[2] 吴 婷.优质护理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7,30(2):47-48.

[3] 朱现英.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26-27.